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子,那么低血压呢?是不是就跟中风没有关系呢?
雖然低血壓本身並不是中風的「危險因子」,低血壓有時候會使得中風容易發生。臨床看到很多低血壓的患者,其實都是因為吃了降血壓的藥物,或是姿勢性低血壓造成的暫時性的低血壓情況。
這類的患者反而原本是有長年的高血壓,可能因為年紀大了、或是體質的變化,造成藥物不適應的低血壓,或是血液循環、自律神經調節功能不良,引發姿勢性低血壓。所以他們本來就可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,不是因為血壓變低了才有中風的風險。
不過低血壓的原因,其中一個可能代表危險的心臟疾病。比如心輸出量太少,也就是心臟每分鐘輸出的血量不足以供應全身的血壓需求,就會有低血壓的問題;另外一個則是心跳太慢,血液供應不足,或是心律不整,心跳達到每分鐘150~160下,卻還是血量太少,心臟必須更賣力工作,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。
人體的循環系統有如周遊的地下水道,當源頭(心臟)出現問題、或者水管管壁狹窄、或者各種原因造成的水流不足,都可能使得供應系統無法正常運作。
而在原來就已經狹窄或硬化的血管(如糖尿病、抽菸、或高血脂等的病人)的血流過小、過慢時,可能就比較容易產生血栓,造成局部性血液循環不足,引起缺血性中風 。
再來比較常見的低血壓原因,可能是因為腦神經反射性低血壓,林彥璋說,就像是跟男朋友、女朋友分手的時候,突然就昏倒了,是因為腦部因為情緒刺激,導致血壓暫時性下降,不過可以很快恢復。
低血壓到底要不要治療?

中風跟低血壓沒有一定的直接關係,對於這方面比較不用擔心,而低血壓雖然可能是心臟問題,也不是只有這樣的單一原因,如果真的有症狀到非常不舒服、影響生活,才需要治療,像是低血壓大部份的症狀都是胸悶、頭暈、暈倒等,還是要就醫確認病因。